东通岩土:
为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 敖煜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向地下要空间成为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家多年深耕于地下空间绿色支护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的建筑安装企业,东通岩土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原动力,研发出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和TRD工法等新技术。领先的技术和工艺背后离不开院士工作站的技术支持。
2016年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晓南共同建立了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打造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富有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工作站2017年8月被杭州市委组织部、杭州市科协等单位认定为“杭州市院士工作站”。
公司院士工作站联络人黄星迪说:“建立院士工作站的目的是想以企业研发机构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引导省内外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向企业集聚、为企业服务,攻克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企业创新人才队伍,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龚晓南院士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地基处理及复合地基、基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倾和土工计算机分析。”黄星迪告诉记者。“我们围绕具体研发目标与专家团队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发挥院士专家的统领作用,依托项目,制定规划,重点攻关,实现了一批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突破。”
在龚院士的领导下,公司院士工作站旨在对预应力型钢支撑系统和TRD工法桩进行深入研究和产业化推广,以逐步实现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和建筑产业化要求在地下空间的开发中得到大力推广。位于杭州市湖墅南路和密渡桥交叉口某地下停车场就是一个应用案例,一个占地900平方米、深34米的井筒式立体地下停车库使用了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新技术,比用混凝土工期减少一半,且施工无噪音、粉尘污染。
有了院士工作站强大的科研能力,公司的专利数量和质量都有了飞速提高。工作站成立至今,共获得授权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占比达到60%。在院士工作站的助推下,公司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增幅均达到35%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院士小贴士
龚晓南
浙江金华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岩土工程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广义复合地基理论”创建者
现任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